以下是校准失重秤的一般具体步骤:
一、准备工作
确保失重秤及其相关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等)已安装正确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周围环境稳定,无振动、干扰等影响因素。
准备好所需的校准砝码,砝码的精度应符合失重秤的校准要求,且有明确的质量标识。
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以便在需要时对设备进行调整。

二、零点校准
打开失重秤电源,让设备预热一段时间(通常为 10 - 15 分钟),使传感器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
确保失重秤的秤台上没有任何物品,处于空载状态。
在失重秤的控制器上找到 “零点校准” 或 “清零” 功能选项,按照操作说明书的指示进行操作,将秤的显示值调整为零。有些失重秤可能需要多次按下清零按钮才能准确清零。
观察秤的显示值是否稳定在零位,如果显示值有波动,需要检查传感器连接是否松动、周围是否有干扰等问题,排除故障后再次进行零点校准,直至显示值稳定在零位。
三、量程校准
在完成零点校准后,将已知质量的校准砝码放置在失重秤的秤台上。放置砝码时应注意避免碰撞秤台,确保砝码放置平稳。
根据失重秤的量程和所使用的校准砝码质量,计算出理论上秤的显示值。例如,若失重秤的量程为 1000 千克,使用的校准砝码质量为 500 千克,则理论显示值应为 500 千克(假设秤的显示单位为千克)。
在失重秤的控制器上找到 “量程校准” 或 “校准系数设置” 等功能选项,按照操作说明书的指示,输入校准砝码的实际质量值。
观察秤的显示值与理论值是否相符。如果显示值与理论值不一致,需要调整秤的校准系数。通常可以通过控制器上的相应按键或旋钮进行调整,使显示值逐渐接近校准砝码的实际质量值。调整过程中应逐步进行,每次调整幅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校准误差过大。
重复上述步骤,使用不同质量的校准砝码进行校准,以验证失重秤在不同量程范围内的准确性。一般会选择几个不同的校准点,如量程的 20%、50%、80% 等,分别进行校准和验证。在每个校准点校准完成后,检查显示值与实际砝码质量的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在校准过程中,如果发现秤的显示值无法通过调整校准系数达到准确值,或者调整幅度异常大,可能是传感器出现故障、秤台安装不水平、机械部件有卡滞等问题。此时需要停止校准,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排除故障后重新进行校准。
四、线性度校准(可选)
对于一些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失重秤,可能需要进行线性度校准。线性度校准是为了确保失重秤在整个量程范围内的测量值与实际质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选择多个不同质量的校准砝码,均匀分布在失重秤的量程范围内,例如选择量程的 10%、30%、50%、70%、90% 等校准点对应的砝码质量。
按照量程校准的步骤,依次将各个校准砝码放置在秤台上,记录下每个校准点的实际显示值。
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校准曲线,即将每个校准点的实际质量值作为横坐标,对应的显示值作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制出各个点,并连接成曲线。
观察校准曲线是否为一条直线。如果曲线存在明显的弯曲或非线性现象,说明失重秤的线性度存在问题。此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传感器的性能、秤台的结构是否对称均匀等因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复。
对于线性度不符合要求的失重秤,可以通过调整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更换传感器、优化控制器的算法等方式来改善线性度。调整完成后,重新进行线性度校准,直至校准曲线符合线性要求。
五、校准验证
在完成上述校准步骤后,对失重秤进行校准验证。将一些未用于校准的已知质量的物品放置在秤台上,称量其质量,并与物品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
计算称量结果与实际质量的误差,误差应在失重秤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如果误差超出允许范围,需要重新检查校准过程,查找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并进行重新校准。
进行多次验证称量,以确保失重秤在不同负载情况下都能准确测量。验证过程中可以模拟实际使用场景,如不同物料的称量、连续称量等,观察失重秤的性能和准确性是否稳定可靠。
六、记录与标识
将校准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如校准砝码的质量、各个校准点的显示值、校准系数的调整值等,详细记录在校准报告或设备档案中。这些记录将作为设备校准的依据和历史数据,方便日后查询和追溯。
在失重秤上粘贴校准合格标签,注明校准日期、有效期、校准人员等信息。校准合格标签表明该失重秤已经过校准,并且在有效期内可以正常使用。同时,在设备明显位置标注失重秤的量程、精度等重要参数,以便操作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
不同型号和品牌的失重秤在具体校准操作上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校准前务必仔细阅读设备的操作说明书和校准指南,按照厂家的要求进行校准。如果对校准过程有任何疑问或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联系失重秤的生产厂家或专业的计量校准机构寻求帮助。
全自动超纯水器供应商
全自动超纯水仪供应商
超纯水系统批发
超纯水机批发
实验室超纯水机批发